新闻资讯
优秀经管培养对象走进中天钢铁
本报讯 企业成长之道是所有企业经营者关心和探究的永恒话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家是否做好了准备?6月28日,150多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共同走进中天钢铁集团,感悟民营企业成功之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汉林出席了活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企业家的能力提升作为事关武进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谋划,将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列为我区领导骨干人才培养工程的六支队伍之一。作为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标杆,中天钢铁集团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依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及时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短短几年就从一家年产销不足10亿元的小钢厂,逐步成长为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中天钢铁集团人本的管理理念、独到的企业文化、卓越的品牌战略,成为全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借鉴的榜样。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汉林指出,组织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走进中天,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合作共进的平台,推动全区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区委组织部将继续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好制度保障、资源保障、经费保障和激励保障措施,努力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平台、交流合作平台、锻炼使用平台和政府引导平台,让更多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他衷心希望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以走进中天为新起点,锐意进取,勇挑重担,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当先锋、做表率,打造更多具有“武进特质”的百年企业,为“武进模式”注入新活力。 来源:武进日报 蒋宵宇 记者 王兴法
【发布日期:2010-07-01】
武进区领导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活动走进中天
图为活动现场 6月28日下午3点,在武进区区委组织部的组织牵头下,由集团承办的“武进区领导骨干人才培养工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象集中活动暨走进中天”主题活动在集团本部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是区委组织部精心策划和安排下的一次高水平、高标准的学术性的研讨专场,是我区企业界管理创新研讨的一次盛会。集团作为我区企业界的领头羊,近年来沿着科学发展之路,创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效益不断增长的背后,凝聚着集团科学管理上的成功实践。此次活动走进集团,是对集团近年来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充分肯定。 在研讨中,围绕“董事长角色、董事长自身定位、一把手与部下相处以及现在企业需要的董事长类型”四大问题,来自我区不同领域的六位老总、专家及200多位我市企业界的年轻领导骨干和管理精英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在主持人的引导和专家的精彩点评中,每位嘉宾以自身的传奇经历和独具风格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创业经历与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耐人深思,让在场的青年企业家深受感触。 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在研讨中,展现出一名杰出企业家的智慧和大将风采。董才平认为,董事长是“船长”,如果一个企业是一条大船,董事长就是船长,董事长最重要的职责是为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他以集团管理中的经验为例,侃侃而谈。他说,在中天钢铁,既有管“今天”的人,也有管“明天”的人,还有管“后天”的人,作为一名董事长,主要在于管好“后天”,即企业的战略和决策,投资收购、人才培养等宏观战略问题。作为董事长,要善于抓远放近、抓大放小、抓人放事、抓财放政,多思考企业战略发展问题,而不是拘泥于琐事。只有让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轨迹前行,董事长才能驾驭航船在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董才平的形象比喻和深入剖析,不时引得阵阵掌声。 领导团队建设是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在谈到企业中“老大与老二的相处”时,董总始终强调的是胸怀和大气。他说,做企业与打篮球一样,都需要团队和“补位”。中天钢铁董事会中,9名高管各司其职,但分工不分家,团队协作如同篮球里的“补位”,当1个防守人失掉正确防守位置时,另1防守人及时补占其正确防守位置。在中天,“补位”的例子比比皆是,财务副总出差了,负责生产、经营的老总会毫不犹豫接过手,主动负责财务方面事务。只有五个人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一记漂亮的进球。“团结可以战胜一切”,是中天钢铁始终崇尚的企业精神。一个优秀的团队,就要能够站起来能讲,坐下去能写,蹲下来能干,拉出去能打,打起来能赢。 其他三位知名企业老总也从各自企业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精彩的创业故事和宝贵的人生经验让在场的每个企业家都领略到了每位老总的胸怀和风采。 活动最后,区委组织部长黄汉林对此次走进中天活动进行总结,他对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希望通过在我区开展类似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践行科学发展之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赢得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仗,为实现我区全面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在气氛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集团董事会及中天公司领导悉数出席。 【编后】 1982年的冬季,在一个清冷的深夜,一位19岁的年轻小伙正在埋头专注地工作。他,只有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从一个农民工转成合同制工人,在奔牛娶妻、分房……如今,28年过去了,当初那位并不起眼的农民工已成为了常州最大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和党委书记。他——董才平,中天钢铁集团的“船长”。 他从一位农民工,逐渐蜕变成普通职员、供销科科长、厂长,最后,终于破茧成蝶——成为了中天钢铁集团的董事长。这,正是由于他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正是由于他是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然而,编者的笔墨只能将他的历程提炼成一个“缩影”,但在这个“缩影”里,无不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无不充满着理想和辉煌,这是编者难以用更多的笔墨来形容的。 董才平、俞金坤、史建伟、奚伟祖,这四位优秀企业的“掌门人”,都是从平凡的岗位上蜕变出来的。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从容不迫的大将风范,更多的是运筹帷幄的淡定胸怀。他们的相逢,是一次管理智慧的碰撞,也是一场高境界的风云际会。“怎样当好企业的老大”、“董事长是怎样的角色”、“老大与老二的相处”等话题,让四位“掌门人”都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毫无保留地与在场所有的嘉宾一起分享他们的管理心得;而与现场嘉宾的互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掌门人”优秀、睿智和活力的一面。 特约嘉宾卞华舵和李涛,是我国在管理学上颇有造诣的专家、教授,通过他们高谈阔论的专业点评,似乎把在场的每一位嘉宾都带进了“百家讲坛”之中——“管理方法不定,管理经验不可复制”、“定好位、不越位、不缺位、补好位”、“每一种管理的模式都有可能会成功,但有它的局限性和缺陷”等精辟的管理理念,让在场的每一位嘉宾都觉得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从这些优秀的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永不停步的创业之心,看到了他们要为地方经济和整个社会做贡献的迫切之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管理“文化灵魂”的注入下,我们常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发布日期:2010-06-30】
南京传动董事长胡曰明来集团考察
图为南京传动董事长胡曰明来集团考察 6月23日,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曰明一行6人来集团考察,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受到了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和副总裁吴志炼的热情接待。 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南京传动”)是一家以专业生产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设备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内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设备的专业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名列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凭借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建立七大销售公司,先后为宝钢、武钢、首钢等国内大型企业供应齿轮。同时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 座谈中,胡曰明详细了解了我集团的发展概况、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在销售模式、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表示将会积极寻求与集团的合作项目。 集团领导人董才平对胡曰明一行来集团找寻合作项目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南京传动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协助我集团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集团的综合实力。纵观对方企业的发展历程,董才平发现对方与集团的诸多相似之处——同是2001年转制,类似的经历让双方在发展中找到共同之处,都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样在金融危机中,大刀阔斧,逆流而上。针对对方公司重载齿轮这一传统项目,董才平认为齿轮是设备的心脏部位,必定会找核心技术单位予以技术支持,希望南京传动把更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给中天钢铁,从而使中天的生产更高效、更稳定。 在听取集团发展介绍后,胡曰明先生充分肯定了我集团近年来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集团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表示高度赞赏,并对中天钢铁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良好愿望。双方还结合人才战略、铁矿石以及风力发电行业的市场走向为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进行积极磋商。 随后,副总裁吴志炼陪同胡曰明一行参观了集团陈列室。战略延伸、合作共赢,此次交流为丰富集团资源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布日期:2010-06-30】
事业部工作推进报道二
“大同之美” 图为轧钢厂火红的生产场面 轧钢事业部快速整合资源 从一轧到双高线,轧钢裂变发展、推陈出新;从摩根三代轧机到摩根五代轧机,公司高点起跳,步步为营。 越来越集中的技术整合,要求集约、高效的人、物配置。 一个月来,轧钢事业部充分发挥优势资源集中的有利条件,迅速开展有效工作,一举稳定了生产局面,各项工作步入上升通道。 6月上旬, 三轧厂在轧制16毫米二切分时,K3联箱油温高并伴有漏油现象,生产告急。K3联箱主要作用是减速和传递力矩,是生产的关键设备。在轧制大规格螺纹钢时,K3轧机采用平立交替的摆放方式,联箱与回油箱之间高位差大,有效回油量增加。而在轧制16毫米二切分时,因轧制工艺要求,立轧改为平轧形式,联箱与回油箱高位差变小,联箱中的油不能迅速回入回油箱中,油温升高、漏油等现象一时促生。 新的问题,如何应对? “二轧厂也曾在二切分轧制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刘锁平一语道破。这位在轧钢系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对生产别有一番见解。 轧钢事业部迅速召集二轧厂生产骨干,蹲点三轧厂,指导解决问题。 一念之间,别有洞天。二轧厂技术骨干察看后,判断与其当初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平立交替后,回油压力不够,回油不畅,只需增加一台齿轮泵,将联箱中的油抽往回油箱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加装齿轮泵、组织整改。齿轮泵从提交计划到采购进厂,至少要一周的时间。生产等不及,也拖不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轧厂主动将其现场内的备用的齿轮泵调往三轧厂,并组织其技术力量指导安装,八小时后,问题迎刃而解,三轧厂生产步入正轨。 “如果不是事业部整合,也许三轧厂还需要摸索一段时间。即使找到问题,但从订购到进厂,还需要数天。”刘鸣蜂如是说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双高线作为公司最先进的装备之一,其精轧机、预精轧机组全部采用摩根五代轧机,装备精良自不必言说。但纯英文的图纸,以及与我们视图习惯相悖的图纸也着实让人头疼。 “双高线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必须要集中攻关。” 周荣伟坦言。 事业部的优势再一次显现。 轧钢事业部设备动力科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长期的生产作业使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经验,或长于现场指导,或精于识图,专攻方向各有不一。事业部要求:发挥特长,集思广益,共同攻关。于是,在办公室的一角,多了许多翻译图纸、研究图纸的身影。 厚积薄发,未雨绸缪,以事业部为支点,激活设备,推广经验,人才共享,携手进步,轧钢事业部在大同之路,快速步进。
【发布日期:2010-06-30】
首届“中钢之声”普通话大赛开赛
图为首届“中钢之声”普通话大赛现场 为了迎接集团七月份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开始,发现和培养一批企业文化宣讲师,为集团讲解队和中钢电视台储备人才,集团特举办首届“中钢之声”普通话大赛,6月30日下午,首场比赛在常州中天实验学校拉开帷幕。 此次大赛启动以来,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亲自担任组长,由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主办,宣传部、工会、团委、楼管中心联合承办。为此,各个承办部门明确组织分工,通力协作,很快落实了大赛场地,配置了必需的大赛设施,并由宣传部负责前期的日常事务。 大赛启动之初,为使本次大赛的对外宣传有一个整合统筹的形象,宣传部相继在厂报、网站和基层组织中进行了宣传。除此之外,还在宿舍区、厂部门口、橱窗、OA等多处宣传窗口张贴了海报展板。 本次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获得二甲以上普通话证书的选手可以直接晋级复赛,并且设立了伯乐奖。报名方式以现场报名、分厂团支部组织报名和电话报名三种,6月18日在行政大楼主食堂正式开始接受报名。6月30日下午正式开始预赛,在中天实验学校、常州大酒店、集团本部三个赛点分别进行,由集团内部人员担任预复赛评委。6月29日宣传部有关人员,赴中天实验学校和常州大酒店精心布置了预赛比赛场地。决赛时间定于7月中旬,评委将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电视台主播、资深导游以及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此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 本次大赛以“同一种语言,同一种声音”为主题。意义深远,深入反映了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及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表现,大赛产生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截止目前,报名人数已近200人。6月30日的第一场预赛由32人参加,其中16人进入复赛。
【发布日期:2010-06-30】
集团劳务用工正式转型为劳务派遣
图为集团劳务用工正式转型为劳务派遣 6月29日,集团常务副总裁、常州中天总经理刘伟,副总裁赵金涛等领导在集团二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劳务用工转型签约仪式。从7月1日起,集团劳务用工正式转型为劳务派遣。 会上,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国秋与常州振发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常州伟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签署《劳动派遣协议书》,这标志着自今年7月1日起,集团劳务用工由劳务承包全部转型为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劳务用工转型后,劳务派遣人员由用工单位管理,围绕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劳务人员信息档案、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待遇方面,不仅为其缴纳五险,还将按照“同岗同酬、按岗定资”的原则,在各单位自行考核分配的基础上,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收入。 刘伟强调,自1998年至今,以常州振发劳动服务有限公司为首的劳务单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中天钢铁各项生产、检修工作,见证了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是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行劳务派遣,让广大劳务人员享受集团发展的实惠,是集团进一步维护劳务人员权益、践行社会效益的体现。同时,他还要求,首先要迅速转变观念。各相关单位要理顺思路,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劳务派遣人员,让他们享受到集团的福利待遇,要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同一个房间休息,杜绝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主动沟通,耐心交流,确保劳务工的权益。其次要认真传达精神。实行劳务派遣制变化的只是用工形式,只会保障他们的收入,提高其福利待遇,务必要广泛宣传、认真解读政策,防止出现劳务人员因对政策不了解而造成的波动。再次要探索管理模式。劳务派遣是一项新课题,各单位要开好会,做好沟通,及时听取和反应劳务人员的心声,吸收、借鉴劳务单位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确保平稳过渡。(图为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国秋与劳务单位签署《劳动派遣协议书》 集团办 杨道宇/摄)
【发布日期:2010-06-30】
构筑保新区治安联防网
图为构筑保新区治安联防网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新区治安联防工作,严厉打击偷盗活动,日前,保卫处会同工程指挥部有关领导及新区所有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在工程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关于加强新区治安联动防范工作专题会议,针对公司新区治安联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构筑了一道密实的治安联防网络。 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徐开斌首先在会上指出,新区一期工程在前期紧张的土建工作完成后,将全面进入设备投装期,各类大小设备的陆续进场,将给新区所有工程在防偷盗方面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保卫处副处长刘伟也在会上要求各单位签订外协单位治安承包合同,并就如何建立外协单位专职巡防队伍,及健全对新区要害部位、贵重物堆放等制度作了重要部署。保卫处副处长徐建华也针对各单位如何建立联动防范网络图及外协单位规范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和车辆人员进出等加以说明,并提出对治安保卫工作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会议上,徐开斌要求在座所有外协单位负责人切实重视此次会议精神,早发动、早组织,全面建立一支新区联动联防的立体群防队伍,避免因设备被盗而影响工程进展。如发生设备被盗的情况,施工单位除全额赔偿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施工单位一把手更要全面重视防偷盗工作,使新区建设工程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发布日期: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