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常州中厚置业有限公司新办公楼正式落成开张
图为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为落成典礼剪彩 图为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高一平与集团常务副总裁刘伟为中厚置业揭牌 图为集团领导人董才平在中厚置业开业典礼上作重要讲话 图为集团董事会成员与中厚置业领导合影 图为集团董总与中厚置业全体员工合影 “集团相信,中厚置业一定会团结一致,发扬‘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企业精神开展各项工作,集团将会集体研究、精诚合作,共同把中厚置业建设得如日中天!”在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热情洋溢的致辞中,7月27日上午,常州中厚置业有限公司新办公楼正式落成开张,集团董事会领导全体出席落成典礼。 常州中厚置业有限公司是中天钢铁集团全资控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于去年10月份成立,依托集团强大的动力平台及高效的运营机制,该公司在集团的领导下致力要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目前,该团队正积极筹备运作包括“常州大酒店城市综合体”、“西太湖别墅区”、“中天钢铁新的员工生活区”等在内的多个综合性地产项目。 7 月27日上午10点58分,“常州中厚置业新办公楼落成开张典礼”在集团副总裁李军的主持下,于常州大酒店A楼26层隆重举行。在现场喜庆的氛围中,集团领导人董才平为中厚置业新办公楼落成开张典礼剪彩,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高一平和常务副总裁、常州中天公司总经理刘伟共同为中厚公司揭牌。随后,董总发表重要讲话,并对中厚公司表示祝贺,同时他指出,中厚公司的成立是“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将成为集团今后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董总希望,中厚置业公司在赵晓明同志的领导下制定好五年规划,并具体明确了第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即“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以这样的要求做好当前三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典礼仪式结束后,董总与中厚公司全体员工合影留念,并与集团董事会各位领导一起视察了中厚公司办公区。 董总及董事会领导对中厚置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坚信中厚置业会在集团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辉煌的成绩,同时,中厚置业也一定能秉承“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中天精神,树立“厚实”、“厚道”、“厚德”的现代企业新风,与企业员工、合作伙伴、企业客户共同发展,在和谐共进中践行集团倡导的发展理念! 据悉,中厚公司目前正全力推进全体员工关注的“中天新的员工生活区”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明年4月份即可交付入住。
【发布日期:2010-07-30】
常州海事处与集团签订“文明共建”协议
图为宾主双方在签约仪式上亲切握手 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更好地推进双方又好又快发展,7月27日,常州海事处与我集团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 当日下午,常州海事处党组书记潘旭东、处长李旌一行抵达我集团,在副总裁李军的陪同下深入新区第五轧钢厂生产现场进行参观,随后与我集团领导高一平、周国全等人在董事会议室进行了友好会谈。 会谈中,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高一平向客人详细阐述了集团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天钢铁坚持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钢城”的道路,在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的带领下,以及在集团董事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天钢铁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环保、节能、循环经济做出了自身的努力——2009年,热电厂通过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2010年1月省环保厅专项验收中,集团一举通过江苏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此外,集团还与戚墅堰区污水处理厂签署协议,投入大量资金,将城市污水经过处理成为中水后引入厂区,替代自然水作为工业用水,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高一平提出,在硬件投入的同时,集团深知企业文化对集团发展、壮大产生的重要作用,因此,自2009年7月起,由集团副总裁、常州录安洲长江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主抓,集团投资5500万元用于企业文化建设,而“中天九条”也即将落地,为集团的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高一平还指出,在集团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天钢铁积极投身地方慈善活动,用于捐资办学、修桥铺路、抗震救灾等光彩事业、慈善事业的捐赠累计已超过2.5亿元;除此以外,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的考验,集团在保持连续生产的同时,还增招2600名员工,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高一平承诺,中天将本着“炼就非凡品质,坚固人类生活”的原则,与常州海事处同心协力,努力做到“维护国家主权、保持水域清洁、保障水上安全”,促使双方合作更上一层楼。 会谈中,海事处领导潘旭东与李旌表示,一直以来,海事处始终关注着社会媒体对中天钢铁的报道,在国家宏观调控时期,中天钢铁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他们震惊,而集团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折服;此次签约仪式,是双方合作的良好载体,将为今后双方沟通、共同进步建立更高的平台。潘旭东承诺,在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海事处将一如既往地为中天钢铁提供优质服务,真正体现“文明共建”、合作双赢。 随后,双方代表潘旭东、高一平共同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
【发布日期:2010-07-30】
常技师党委书记张金富一行来集团考察
图为会议现场 7月27日上午,江苏省常州市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金富一行来集团考察,受到了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党委副书记高一平,集团副总裁、集团办公室主任赵金涛等热情接待。 江苏省常州市技术师范学院创办于1960年,曾于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并于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该院累计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其中高级工3716名,技师292名,现已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校企双方领导在集团行政大楼四楼多功能会议室进行了友好洽谈。洽谈中,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国秋指出,在集团27个部门,来自技师学院的173名员工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其中,32名完成培训的新员工被分配到新区正在筹建的合金高线厂,有8名新员工将送往宝钢参加专业培训。陈国秋说,来自技师学院的学生,基础扎实,底蕴深厚,学习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适应工作,体现了学院出众的素质教育水平。 高一平在洽谈中指出,今年是集团大发展、大飞跃的一年,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中天的市场机遇。他强调,企业发展靠人才,中天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有一套完善的工程机制,在学院的鼎力支持下,来自学校的各位优秀学生,在集团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在新区项目亟需大量技术人才的特殊时期,高一平希望学院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集团,为集团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发布日期:2010-07-30】
集团劳务用工转型为劳务派遣
为进一步保障劳务用工的权益,日前,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国秋在集团二楼第一会议室与外协单位签定了《劳动派遣协议书》。集团常务副总裁、常州中天公司总经理刘伟和副总裁、集团办公室主任赵金涛出席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上,陈国秋与常州振发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常州伟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签署了《劳动派遣协议书》,此举意味着自今年7月份起,集团劳务用工将由劳务承包全部转型为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劳务用工转型后,劳务派遣人员将由用工单位管理,围绕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劳务人员信息档案,并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待遇方面,用工单位不仅为其缴纳“五金”,还将按照“同岗同酬、按岗定资”的原则,在各单位自行考核分配的基础上,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收入。 签字仪式上,刘伟指出,自1998年至今,以常州振发劳动服务有限公司为首的劳务单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集团各项生产和检修工作,见证了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是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行劳务派遣,让广大劳务人员享受集团发展的实惠,是集团进一步维护劳务人员权益、践行社会效益的体现。 刘伟强调,大家首先要迅速转变观念,各相关单位要理顺思路,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让其享受到集团的福利待遇;其次,要认真传达精神,实行劳务派遣制只是用工形式上的改变,重要的是要认真解读政策,充分保障他们的收入;再次,要探索管理模式,要做好沟通,及时听取和反应劳务人员的心声,并吸收和借鉴劳务单位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发布日期:2010-07-30】
上半年降本增效巡礼三
主动求变促降本 自主创新显成效 ——动力事业部开源节流见真功 古人云:“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大名垂于万事者,必先行于纤维之事。”动力事业部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不拘琐屑,汇聚点滴,畅通开源节流之势。 拿出1.6万元 省下23.4万元 二炼钢石灰窑自使用卸灰球阀以来,受环境影响,寿命仅为两个月,看着24500元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消耗殆尽,着实让人心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炼钢一度从上海请来专业厂家进行技术改造,而每只球阀就需要十万元,技改费用着实高昂。 心疼与不忍都无济于事。机修厂主动请缨,承担了球阀的技改任务。该厂深入一线后发现,球阀作业环境差,其周围温度在800至900摄氏度;作业频率高,球阀每10分钟就需要卸灰一次——因此,这两个因素对球阀的要求之高不言而喻。然而,机修厂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一套石灰窑“专用球阀”。经过制作、调试和再修改,仅用了1.6万元即完成了此次技改项目!更让人惊喜的是,该球阀自今年元月份使用至今,一直没有更换——由此可见,此次技改预计每年可为集团节省23.4万元! “看着自己的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我们最有成就感。”机修厂领导夏一鸣如是说道。上半年,该厂发挥技术优势,坚持创新创效,出主意、想办法,较好地完成了多项技改和复杂备件的自制任务,用“革新”创造解决了生产上的大问题,累计完成精加工件制作48000余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3.7%;完成各类钢结构件制作 630多吨;完成轧辊堆焊127支,支撑辊15支,夹送辊20支,行车跑轮10只,有力保障了生产厂堆焊轧辊的供给…… 自己掏腰包 节省2万元 年初,热电厂励磁系统出现故障,数次返回哈尔滨检修后,仍未能彻底解决,因此,频繁的故障严重扰乱了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 捋起袖子自己干。该厂技术人员拆开励磁系统,经试验发现,电磁元件参数发生变化,处于临界点,且工作状态不稳定。该厂技术人员随即自己掏了十元钱在电气元件市场上买了一只普通的电磁元件。通过对原励磁系统进行改造后,再配入自购的电磁元件……令人惊喜的是,励磁系统终于恢复了稳定运行。于是,一套已经失修废置的电磁系统重新被利用了起来——此举不仅解决了返厂维修不彻底的难题,同时也为今后的更换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己花十块钱就能搞定的事,真不忍心集团多花两万块钱买新的。”动力事业部设备动力科科长周春雷如是说道。在热电厂,“能修不换、能零不整、能内不外”的良好工作作风已然成风…… 一项项卓有成效的“小改小革”、一件件见效见能的“修旧利废”已经在动力事业部的沃土里生根、发芽……
【发布日期:2010-07-30】
宣传部与四大事业部开展交流学习
遵照董总及董事会提出的“党群工作要服务于生产经营”的指示,认真做好集团企业文化落地的前期准备工作,近两周以来,宣传部陆续走进四大事业部,和通讯员一起,就基层如何有效开展通讯报道工作,尤其是对于新闻稿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根据宣传部2010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宣传部副部长龚艳提出,必须坚决贯彻落实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及董事会对宣传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董总“五多五不”的讲话精神,加强宣传干部的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也为集团的企业文化落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对于这次和各事业部的交流学习,各事业部的党政一把手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家认为,只有明确宣传方向和思路,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才能使各事业部在保证宣传报道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才能让基层的精神面貌更全面地展示在集团的三个宣传阵地上;才能让集团的企业文化工作更好地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才能让基层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成为全集团员工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充分地弘扬集团主旋律,更好、更快地实现集团“绿色钢城”和“千亿集团”的宏伟目标。 宣传部此行走进四大事业部,与基层通讯员所开展的交流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部门正试行“记者条线负责制”,为更好地服务基层进行人员储备和搭建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2010-07-30】
中天长江码头召开半年总结会
上半年目标顺利完成 图为总结大会现场 日前,中天长江码头召开半年总结会,对上半年各项业务指标进行了全面总结。 上半年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中天长江码头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围绕“打造沿江一流港口”目标,加强企业管理,夯实发展根基,推进降本增效,改善内部环境,繁荣和谐文化,创造了喜人的业绩。截至6月30日,港口实现营业收入3378万元,其中集装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78万元,散件杂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00万元,分别完成了年度计划的56%、71.8%和5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65%、108%和5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的稳步迈进,为顺利完成全年指标任务夯实了基础。 生产系统部门干部员工吃苦在前,重任在肩,奋勇拼博,实现了和谐、安全、高效的生产目标,生产水平节节攀升,开创了建港以来历史最好的生产局面。实现散件杂货吞吐量341万吨,完成全年指标的63.6%。其中煤炭16万吨,件杂货14.2万吨,散货装船60.6万吨。 2010年,是公司对外开放第二个年头。商务处在去年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坚持在“常州外贸经济的物流基地”这一定位上做大文章,业务开拓取得了长足发展。上半年完成集装箱52417TEU,实现了全年指标的69.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内外贸比例为5:5,空重箱比例为3:7,尤其是3月份,集装箱业务首次月度突破万箱,创造了常州港建港以来的历史新高。 长江码头一号泊位工程建设,是中天长江码头的后劲工程。一号泊位作为集装箱专用码头,不仅可以解决集装箱班轮的靠泊问题,还可以释放出二、三号泊位用于大型散货船舶两船并靠,解决因船期密集导致业务流失的难题。为此,工程指挥部在集团董事长直接领导下,齐心协力,完成了前期的大部分工作。水工部分于四月十日开始打桩,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225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5%。 该公司运营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企业管理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各类规章制度基本落地,制度化建设持续提升。七月十三日,通过了中国质量论证中心江苏评审中心评审组的现场审核。 总结会上,该公司领导指出,下半年港口的工作重点将放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加强公司生产经营的成本核算工作;第二,全面实施5S现场管理;第三,推行小改小革,加大关键设备难题攻关力度;第四,职工岗位晋级工作持续推进;第五,工程建设按时完成。 总结会还号召港口全员继续发扬“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企业精神,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用勤劳和智慧,开创长江码头的辉煌事业。
【发布日期:2010-07-30】
提高员工技能 促进安全生产
二轧厂开展全员岗位技能培训 为切实提高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安全生产、稳定生产,日前,二轧厂在全厂范围内以班组为单位全面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近两年来,二轧厂增添了一大批新员工,两年之内的新员工已占到全厂岗位人员的三分之二。由于新员工对岗位操作不熟练,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发生故障或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原因所在,更不知道如何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特别是从6月18日开始,两个生产车间全面实行“四班三运制”后,技术力量更显薄弱,生产性故障和设备问题明显增多,致使员工的劳动强度加大,无形中也给安全生产带来更大的压力。为此,该厂厂长杨俊虎于6月23日下午专门召集各工段一把手就如何抓好基础管理、开展技能培训进行了讨论,并要求各工长改变思维、创新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技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减少故障、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促进安全生产、稳定生产。各工长在两天内制定措施、拿出计划让厂长审定。6月25日,全员技能培训在二轧厂全面展开。 生产工段除每月上旬的一次安全学习外,每次第二个早班下班后利用一个小时进行技能培训,由工长或调度长进行讲课,甚至由厂长亲自讲解。从组织换车、如何操作机旁箱开始,到如何换槽、进口如何安装、怎样检查导卫、憋钢原因的分析等,每次教会一样,解决一个小问题。后勤各工段以班组为单位,每天有一个班组在4点30分开始培训,由工长或者分管设备的厂领导进行授课、讲解。机修工段列出设备上发生过的问题和故障,分区域分班组,针对自己班组所管辖的设备上遇到过的问题一天分析一个,让班组的员工都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和预防,包括平时如何检查和发现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动辅工段从轴承的清洗、安装,如何保证精度开始,到如何装车,如何校正,每天教会一个人做一件事、做对一件事。导卫工段由工长授教,每天教会一个人安装一种导卫。电修工段从安装日光灯开始,到检测电机的好坏,每天教会一个人。质量方面由质量总监周树华负责对红检工的培训,从国标的熟记到螺纹钢实物的测量,再到在线质量的检测,并进行考试,逐一过关。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标准化操作由安技员负责,随时随地叫上一名行车工上行车操作一次,看看行车工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让行车工逐步养成规范操作、标准操作的习惯。
【发布日期:2010-07-30】
动力事业部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
图为会议现场 7月22日下午,动力事业部团总支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在热电厂会议室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动力事业部第一届团总支委员。事业部下属五个分厂的51名团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动力事业部下属五个分厂共有团员青年200多名,随着新进员工增加,该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青年比例逐渐上升,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是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成立团总支可以为广大团员青年搭建煅炼和发展的平台,正确引导、关心和爱护广大团员青年,做青年人的知心朋友,倾听青年呼声,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于青年的合理意见,主动向上级反映,并创造条件,努力帮助和解决;团总支也可以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开展好各种有针对性的生产培训和以生产为主题的专项活动,让青年团员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自己的同时促进集团的发展。 集团团委负责人强盛、动力事业部部长蒋国全和党总支副书记金士彪分别对团总支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同时也提出殷切希望:第一,希望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个人的职业成长规划,明确目标,勤奋好学,敢挑重担,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第二,新成立的团总支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让团的组织覆盖全体团员青年,让团的活动影响全体团员青年;第三,要以服务于青年为抓手,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青年员工的个人需要有机结合,从而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引领他们朝着集团发展的目标前进;第四,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展现青年人的阳光、朝气和风采,营造充满活力的企业环境,并从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为集团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新成立的动力事业部团总支表示,将在集团团委和党总支的带领下,围绕集团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组织各种提高员工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的实际活动来培养优秀团员青年,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谱写共青团工作的新篇章,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日期:2010-07-30】
印墅生活区用水技改效果显著
日前,动力事业部输配中心针对印墅生活区用水量少及水压不足等现状,对生活区的供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集团的发展,员工的数量也随之攀升,因此,生活用水量日益猛增,部分用水集中区的供水量及水压日益不足,以印墅生活区尤为突出。印墅生活区包括宿舍楼五栋,配用浴室食堂各一间,以及机修厂厂区,人员十分密集,日用水量平均超过1500吨,是我集团内部用水量最多的区域。由于用水量巨大,且用水时间较为集中,导致在用水高峰时一号、二号两栋宿舍楼供水只能到达四楼,对员工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输配中心做出了一系列的技改,首先,根据楼层人数合理分配两栋六层宿舍(一号、二号楼)四楼以下水龙头数量,生活区所有保留的水龙头全部安装节水器,这为高层供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控制其用水量,节约了水资源;其次,为印墅生活区重新铺设水管,原印墅生活区供水从一轧厂办公楼向南到生活区,路线较长,水压损失较多,是导致供水压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新管线由一炼钢西侧增压泵房接出沿氮气管架直至生活区,大大缩短了供水管长,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水压。配合生活区的增压泵可将压力提高至0.3兆帕,使高层宿舍楼所有供水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同时,调整阀门开度,确保技改不影响厂区内其他区域的正常用水;最后,新建的三层临时宿舍楼可能影响其他现有宿舍楼的用水,恰逢集团与自来水厂协商在水厂总管(位于后庄桥东面)上增开一个直径为100厘米的水源口,供水压力0.3兆帕,输配中心和机修厂立即排管将供水管线改道,使该水源为五轧、六轧、三层临时宿舍供水,并为即将建成的8幢新宿舍楼预留了水源。此项技改不但为临时宿舍通水,也缓解了南区新建项目的供水压力。 通过输配中心和机修厂的一系列技改工作,印墅生活区的供水已基本稳定,确保了集团员工的日常生活。
【发布日期:2010-07-30】